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北疆内蒙古的“文化小康”侧影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6 17: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减贫故事)中国北疆内蒙古的“文化小康”侧影 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3日电 题:中国北疆内蒙古的“文化小康”侧影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我希望很多人都能够过一种慢生活,只有慢

(中国减贫故事)中国北疆内蒙古的“文化小康”侧影

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3日电 题:中国北疆内蒙古的“文化小康”侧影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我希望很多人都能够过一种慢生活,只有慢生活,才能让文化的厚重感体现出来。”站在莫尼山非遗小镇的一处空地上,贾宏伟说。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城区外,莫尼山非遗小镇以集中展现“非遗项目”而闻名,“80后”贾宏伟是这里的主人。目前莫尼山非遗小镇已形成非遗创作区、非遗展示区及非遗体验区和非遗研学传习基地。

“2018年12月,小镇获得国家AAA级景区、四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的评定。”令贾宏伟自豪的是,该小镇内的8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农耕、游牧场景,完整地呈现了北方大地的人们从游牧到驻牧乃至农耕的生活生产方式中的集体智慧。

从温饱到小康,内蒙古自治区的民众并不停留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层面。当下,他们已经开始了“文化小康”的步伐。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茫茫的草原上,阿拉腾毕力格是出了名的“书痴”,10年前,他在家乡建起了一座“书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原为人工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在阿拉腾毕力格家乡2400平方米的草原上,他不仅建了“书敖包”,还建成了“毕力格贡仓蒙古文书馆”。作为当地特色文化户,2009年以来,阿拉腾毕力格累计投入300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了“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印刷博物馆”。

据介绍,该馆馆藏农牧业技术与实用知识、医药卫生与健康生活等不同科目的图书达多种(多册),文化名人画像100余幅,珍贵文人手稿、手迹100余种。

此外,这里还单独设有蒙古文图书印刷发展史、蒙古文图书版本、期刊、书刊装帧设计、蒙古族著书立说习俗和蒙古族文化名人等内容的展厅。

“希望所有来这里参观的民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阿拉腾毕力格如是表示自己对于“文化小康”的理解。

在内蒙古,体现“文化小康”侧影的还有草原上一支与众不同的“马头琴交响乐团”。

在乌审旗茫茫的草原上,十多位身着白色蒙古袍的演员合奏马头琴交响乐曲,让前来草原游玩的宾客听之大为赞叹。

这些演员来自乌审旗马头琴乐团。该团成立于2010年3月26日,2013年5月组建为“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是中国唯一一支以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为主弦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专业多声部交响乐团。

该团成立几年来,不仅在中国打响了名气,还于2016年4月赴韩国参加《激情梦想·中韩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3月应邀赴法国尼斯市尼斯音乐学院演出。

该团团长伊拉图表示,“当物质温饱解决以后,乌审旗的很多农牧民已开始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享受。”(完)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网址: http://www.zgsyyyzzs.cn/zonghexinwen/2020/0806/443.html

上一篇:相知相伴 | 一位老食药监人与《中国医药报》1
下一篇:血常规选扎手指还是抽血?两者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