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乡村改造中场所营建与文化传承桃源营造策略浅(2)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19: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1 长效整治 乡村独特而脆弱的生活环境,赋予了乡土生活独特的空间体验。乡村空间营造需立足乡村生活环境,势必要抓牢乡土原真性,推动前期长效修

3.1 长效整治

乡村独特而脆弱的生活环境,赋予了乡土生活独特的空间体验。乡村空间营造需立足乡村生活环境,势必要抓牢乡土原真性,推动前期长效修复、打通发展症结、激发村民自主自觉监督,为桃源的再现提供可能。

3.1.1 集中“五治”工程

时至今日,乡村生活的基础设施依然处在完善的阶段,这就需要健全乡村长效治理的机制,配套信息化系统。如集中的“五治”工程①可成为乡村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升级、空间优化的切入点,针对生活垃圾、污水和厕所开展集中整治,设置定点垃圾处,拆除违章搭建等,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维护乡村社区的风貌。如2020年1月苏州吴江区横扇街道的实践中,改造区域集中在姚家港、库港、北横村、施家扇等乡村地块。项目以“厕所革命”②为重点,在场所营造上充分利用场地,增加自然采光实现节能,设置干湿分离的排水系统,增强空气对流设置高侧窗等,注重隐私保护和周边绿化改善(图1)。以配套公共休闲空间为佳,采用周边常见材料和工艺,善用空间对位关系造景,融入本土风格,引领乡村公建审美。

图1 苏州市北横村地块节点设置与乡村厕所模块示意图

3.1.2 疏通交通症结

乡村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模式不同于大都市,多自下而上产生,并随着时间不断优化沉淀,形成以“一字型”“十字型”为主,枝状、鱼骨状延伸的形态。呈现乡村道路与高层级道路脱节、断头路、空白路段等线性特征。结合乡村公共空间的改造和整体的产业发展路线规划将“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解决乡村断头路、主次干道衔接问题,优化乡村道路网络。同时兼顾乡村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中对大型设备安置、人车流线疏导等方面的需求。

3.1.3 环境监督体系

乡愁的延续依赖于乡村环境的良性发展,需要以内生性发展来维持前期治理的成果,改造、监督相结合,可加强环境监督体系的建设,让村民参与改造过程将监督环境变成习惯。一方面,扩充环境治理层次,加强大气、水环境的综合修护力度,改良土壤质量,重视乡村的消防安全。不断优化整体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爱护生活,将生活的艺术揉进乡村生活的骨子里。另一方面,通过空间整治,立足地域特色营造乡土原真性,激发村民对现有生活的热爱,自觉维护成果。如无锡市锡山区钱更巷、单更巷地区乡村的河岸整治重点聚焦于可达性体验,结合原有栈道作凉亭栖息、软化衔接沿河坡地、提供亲水平台和高空栈道、设置游览对角视线关系、多重视角等手法。可预见建成后,乡民穿行于竹林间、跑跳于木墩上、来往于光影中,共享叙事空间的乐趣(图2)。

3.2 生态再现

乡村振兴离不开结合本地自然地貌的生态塑造,构建融洽的人地关系是乡愁延续的基础。乡村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的形成有赖于长期、动态的整治,一方面通过针灸式改造,实施“可观、可游、可互动”步入式体验策略,走“可行、可居、可持续”再续风光道路;另一方面利用现有传统资源,从趣味实用角度出发,抓住情感走向升华设计内涵,将桃源意象具象化。

3.2.1 针灸改造

我国乡村现有外部空间呈现功能单一、脱离乡土、千村一面等现象,面对脆弱的人地环境,大拆大建容易破坏原有的集体记忆,可采取针灸式改造,以植入、改造、升级的方式,结合村民的参与配合塑造良性乡村人居环境。如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新塘里、谢巷、云芳里三处的改造中,针对性建设多功能休闲广场,补全社交健身、儿童玩乐、分流停车、垃圾分类等功能。设置低成本石笼小剧场,山墙做好防火返潮工作,公共区域与私有民居保持隐私距离等。针灸式改造极大程度保留了乡愁的记忆载体,避免原生景观、植被被破坏,设计中通过四时之景不同来增加绿化品种数量、丰富景观层次(图3)。

3.3 模块升级

面对乡村复杂的空间构成,脆弱多样的生活环境,可以通过引入具有空间、环境、社会效益的示范性模块,将局部的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调整,改善农业劳作生活条件,激发后续系列的乡村建设或空间改造,将“又好又快”推进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3.3.1 模块化示范作用

图2 无锡市单更巷现状与改造效果展示图

图3 无锡市新塘里现状与改造效果展示图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网址: http://www.zgsyyyzzs.cn/qikandaodu/2021/0224/804.html

上一篇:开好童装店的四条实用生意经上
下一篇:一种静电消除装置